东突厥斯坦国民军:从建立到消亡

东突厥斯坦国民军的建立

今天,4月8日,是现代维吾尔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这一天让维吾尔人充满骄傲与荣耀——这一天,东突厥斯坦正式建立了一支军事力量。这是1945年4月8日在伊宁(今伊宁市)建立东突厥斯坦国民军的纪念日。

从20世纪初到中期,世界政治氛围的剧烈动荡强烈影响了东突厥斯坦,使其成为一个陷入严重政治混乱的地区。从1931年到1934年,以及从1944年到1949年,东突厥斯坦针对中国占领当局的解放运动在现代维吾尔政治史上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1945年4月8日建立的东突厥斯坦国民军,在1949年10月20日中国入侵军进入东突厥斯坦并于12月22日占领该地区后解散。到1969年,这支军队被彻底消灭。在此期间,东突厥斯坦国民军的斗争在维吾尔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印记。

1943年,盛世才突然背弃苏联后,1944年,东突厥斯坦爆发了第二次大规模革命。1944年4月9日,在前苏联驻伊宁领事馆的支持和协助下,一个地下组织——伊宁解放组织——在伊宁县城(现伊宁市)成立,反对盛世才和国民党政府。艾力汗·吐烈被选为主席。

1944年8月,在法提赫·巴图尔、阿克巴尔·巴图尔、赛义特·巴图尔、格尼·巴图尔、哈米特·巴图尔等人的领导下,在尼勒克县乌拉斯台山区建立了游击队司令部,开始了对殖民国民党政府的解放斗争。法提赫被选为游击队总司令,哈米特为副总司令,阿克巴尔为前线指挥官。游击队动员了来自周边地区如加仑古尔、加尔图汗和科克赛等地的各族人民,为反对中华民国在伊宁的殖民统治准备武装起义。

经过充分准备,1944年10月6日,游击队在法提赫的指挥下对尼勒克县城发动攻击,经过激烈战斗后于10月7日占领该城。随后,东突厥斯坦民族独立革命史上第一个人民政府在尼勒克县成立。在这场战斗中,哈米特英勇作战,为自由和解放光荣牺牲。在此期间,游击队消灭了国民党约30名宪兵,俘虏了140多名士兵,缴获66支步枪、8把手枪、3挺机枪、150枚手榴弹、数千发子弹和一辆车,同时从监狱中解放了100多名各族人民。

占领尼勒克县城后,乌拉斯台游击队改编为三个大单位。第一单位由近300名哈萨克人组成,阿克巴尔被任命为领导,赛义特为副领导。第二单位由维吾尔人、蒙古人和少量锡伯人组成,约250人,格尼被任命为领导。第三单位主要由俄罗斯人组成,伊万·西托夫被任命为单位领导。游击队员总数超过800人。

1944年11月4日,伊宁解放组织在苏联驻伊宁领事馆的建议下,决定利用中华民国国民军主力离开伊宁镇压尼勒克叛乱的机会,在伊宁发动起义。在秘密组织和武装城内群众的同时,他们还通过苏联领事馆的帮助向尼勒克游击队送信,请求他们在伊宁起义中提供协助。

1944年11月6日晚,在解放组织的领导下,与各武装力量负责人举行联席会议,成立了领导起义的军事指挥部。苏联红军军官彼得·罗曼诺维奇·亚历山德罗夫被任命为军事指挥部司令,拉希姆江·萨比尔·哈吉约夫、阿布杜克里姆·阿巴索夫、瓦尔沙诺夫·米哈伊洛维奇·马扎罗夫和卡西姆江·坎巴里为成员。

11月7日凌晨,由法提赫·巴图尔指挥的尼勒克游击队、阿布杜克里姆·阿巴索夫和彼得·罗曼诺维奇·亚历山德罗夫领导的霍尔果斯游击队,以及解放组织领导下的伊宁市内各族地方起义者和群众,联合对伊宁市内国民党国民军的主要军事据点、总督府、伊犁地区警察总部及分局、电站、电话局和专业公司发动全面进攻。11月12日,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政府在解放组织的领导下于伊宁成立。

在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政府高级指挥部下令对伊宁残存国民党军队驻扎的哈兰贝格、机场和朗尚寺发动全面进攻后,游击队在苏联军事人员的协助下,于1945年1月28日凌晨对各目标发动猛烈攻击。尽管蒋介石曾电告部队“以超越斯大林格勒的精神坚守到底”,但被围困在哈兰贝格等三处的国民党国民军残部无法抵挡伊犁游击队的猛烈攻击而被击败。结果,游击队缴获了2100支步枪、98挺轻重机枪、2门高射炮、5门迫击炮、54架飞机(其中许多已被敌人损坏)、16辆车、8台无线电设备及其他军事装备。占领哈兰贝格后,除精河和博尔塔拉县外,整个伊犁地区完全解放。

1945年4月8日,东突厥斯坦国民军的授旗仪式在伊宁举行,正式宣布正规东突厥斯坦国民军的建立。军队制服仿照苏联军队设计,设立了肩章、领章和旗帜,并分发了奖章和勋章。在东突厥斯坦国民军总参谋部下,设立了军事供应部、政治部、军事建设部、军事法庭和军事行动部等机构。曾为沙皇白俄罗斯士兵、从苏联红军逃亡并定居伊宁的帕列诺夫被任命为总司令,马扎罗夫被任命为参谋长,维吾尔人祖农·泰伊波夫被任命为副总司令,格尼·巴图尔被任命为军事法庭负责人,阿布杜克里姆·阿巴索夫被任命为政治部负责人。正规军士兵总数超过4万人。

尽管国民军刚刚成立,但他们解放东突厥斯坦的决心和战斗精神极为强大。他们将中国军队驱逐出北部三个地区,摧毁了被称为乌鲁木齐“钢铁堡垒”的石河子和精河防线,并在跨过距乌鲁木齐仅150公里的玛纳斯河后准备进攻乌鲁木齐。同时,他们组织了南方战线部队,开始攻击天山以南地区,并秘密派人到各地组织反对中国国民党政府的起义。在南方,他们以塔什库尔干和塔什米利克为中心建立了一支武装叛乱部队,对中国军队占领的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正规部队解放了战略上重要的拜城和温宿县,将中国军队包围在阿克苏城墙内。其他武装叛乱团体也从各个方向发动进攻,将中国军队逐出其领土。中国军队基本上被限制在各地的城墙之内。

1946年4月,双方签署了“11点协议”。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名称被废除,与国民党政府成立了联合政府。东突厥斯坦国民军缩减并改编为6个团。南方数万武装叛乱分子也放下武器回家。然而,由于中国国民党政府未遵守协议,联合政府崩溃,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代表于1947年8月从乌鲁木齐返回伊宁。他们再次扩军,组建了一支由5个骑兵团、3个步兵团和1个骑兵营组成的3万人的更完善的部队。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的战斗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因此,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同年6月,刘少奇前往苏联进行秘密会谈。会谈中,苏联建议中国共产党加快进入东突厥斯坦。1949年8月14日,中国共产党代表邓力群携三名工作人员和一名无线电操作员经阿拉木图抵达伊宁。据中国政府资料,8月18日,毛泽东致电艾合买提江·卡斯木,邀请他参加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全国政治协商会议。8月20日,艾合买提江·卡斯木回电毛泽东,接受了这一邀请。

根据在1944-1949年东突厥斯坦解放革命期间活跃于伊宁的苏联安全人员哈基姆·贾帕尔博士和亚鲁拉·别科夫的采访记录(苏联解体后出版),由革命领袖艾合买提江·卡斯木率领的代表团于1949年8月24日在阿拉木图与莫斯科高级官员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安全局的一位哈萨克领导人举行会谈。

会谈中,苏联方面建议艾合买提江·卡斯木等人参加中国共产党首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不提出任何政治要求或条件,并支持中国的政治计划。艾合买提江·卡斯木坚决拒绝这一建议,坚持在解决东突厥斯坦政治命运时要求独立,或至少按联邦制赋予权利。他坚定表示,如果这不可能,就没有必要参加会议。会谈气氛极为紧张,一直持续到午夜。由于辩论加剧和压力增大,艾合买提江·卡斯木、伊沙克别克·穆努诺夫、达利尔汗·苏古尔巴耶夫等人最终表示,中国共产党至少应按照苏联模式解决民族问题,即授予联盟共和国地位。然而,莫斯科代表对此也没有给出满意答复,会谈无果而终。

根据中国政府为掩盖真相而编造的虚假历史,艾合买提江·卡斯木及其代表团于1949年8月24日离开阿拉木图前往北京参加会议,并于8月27日因天气原因在贝加尔湖附近坠机身亡。据称他们在即将于北京举行的会议上将完全承认共产主义中国政府,不要求任何民族或政治权利。然而,维吾尔人认为艾合买提江·卡斯木及其同伴是阴谋和暗算的受害者。这一真实历史无疑将在东突厥斯坦实现独立时揭露。

东突厥斯坦国民军的解散

在苏联的支持下,侵略性的中国共产主义军队于1949年10月20日占领了东突厥斯坦。1950年1月20日,东突厥斯坦国民军正式解散并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完全融入中国军事结构。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中,中国政府部署了前东突厥斯坦战士对抗印度军队,试图迅速消灭他们的存在。在这场冲突中,他们展现了成为传奇的非凡英雄主义。这让中国政府感到震惊和威胁,随后将他们分散到中国军队的各个单位,并以战后就业为借口,将他们分散到全国各地的城市和村庄。第五军第13师第38团和第14师第40团这两个最后残存的单位于1969年被吸收到北疆野战军中并被消灭。在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东突厥斯坦国民军的将领和士兵通过各种阴谋和借口被系统性地杀害或消灭。

尽管代表着维吾尔人及其他突厥民族崇高骄傲的东突厥斯坦国民军被侵略性的中国共产主义者摧毁,并在我们民族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在我们的历史上占据了辉煌的一页。它仍然是我们的历史骄傲,也是我们未来革命的灵感来源。

来源:纳比江·图尔荪,《维吾尔通史》,奥尔洪网站,维基百科

阿不都热依木.艾尼

日期:2025年4月8日